第15章 还粮食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姜小华提着三十斤稻谷,姜小豆提着五斤,小米拎着装红糖发糕的篮子。
三人脚步轻快的走着,毕竟欠人粮食,心里难受的很。
姜小豆她们先去张婶家,刚好张婶和她儿媳妇都在家。
“张婶,张婶,您在吗!”
小米和张小花是小伙伴,张小花是张婶的孙女,不过姜小豆她们和张婶儿子的同辈的,叫哥。
“小米姑姑,你来找我挖野菜了吗!”
张小花把门打开,让三人走了进来。
张婶儿媳妇也就是小花娘走了出来。
“小豆小华来了啊!”
“倩嫂,在忙吗?张婶在家吗!”
“在呢,娘在里面做米糕呢!这不,今天刚打的新米。”
林倩高兴的说道。
“倩嫂,我们是来还粮食的。”
“这,那我去叫我娘出来。”
说着林倩高兴的去厨房了,虽然当初她也同意借给姜小豆家粮食,不过还是担心有借没还,不过姜小豆家也是可怜了。
不过能还粮食,她还是很高兴的。
这几个孩子还是好的。
“娘,小豆她们来了。”
张婶带着儿子张大军打米糕呢!这是他们家打了新米的传统庆祝。
米糕打好后,不管切片炒,还是直接煮,那都有嚼劲的很。
打米糕算是她家的大事了,她手艺虽然传下去,那也得亲自盯着。
“小豆来了。”
张婶高兴说道,走了出来。
“小豆怎么来了,小华小米也在呢!”
“张婶好啊!”
“都好都好,新米脱粒了吗,今天张婶家打米糕留下来吃点啊!”
“不用不用,我们家今天也吃新米蒸的饭。”
人家客气,姜小豆可不敢应承,这个时候到别人家吃饭那真是有点不要脸,所以千万不要在吃饭时间去做客。
姜小豆把装好稻谷的篮子递过去。
“张婶,这是我们家借的粮食,现在还给您,谢谢您借给我们家粮食,救了命了。”
姜小豆三人一起鞠躬感谢。
“唉,这,小豆你们真的是......”
张婶当初借的时候,就没有打算让他们还。
“你们家粮食本来不多,拿回去吧!都是孩子,不容易......”
“张婶,你不收,我们心里过不去,现在新粮发下来了,我们也换了很多红薯,够吃到下一次分粮食了。”
姜小豆在旁边劝说着,林倩看到也劝了几句,大不了之后,姜家没有粮食了,再送一次,这次还是收下吧!
好说歹说,张婶才收下了。
这个时候姜小米从篮子里面拿出一块包的红糖发糕偷偷递给张小花。
三人说着还要去姜大伯家,就离开了。
张婶看着她们的背影,露出笑容,真是好孩子,没帮错人。
林倩把粮食拎进去放好,突然发现张小花在拆什么东西。
走过去一看,居然是一大块红色糕点,闻着还有淡淡红糖的味道,这不会是红糖做的吧!
“张小花,你这个哪里来的。”
林倩大声说道。
“这个是小米姑姑刚才给我的。”
“小米给的,你先别动,我去找你奶。”
林倩说着就到厨房去了。
“娘,小米给了小花红糖点心。”
“啥!”
张婶正忙着,听到这话也放下手中的活,走了出来。
看到张小花正对着红糖发糕深吸气呢!
“你这馋嘴的。”
张婶笑着走过去,拿起红糖发糕一看。
闻着有红糖的香味,松软细腻,好东西啊!
张婶掰了一指甲盖放到嘴里,香,甜,软,好吃啊!
唉,姜家人真是知恩图报,再一次感叹,好孩子啊!
“既然小米送的,那就分了吧!”
“唉,娘。”
一家之主说的话,林倩当然高兴的应了下来。
想着等下切成小块,大家伙每人都能吃上一口,姜家还挺大方的,这红糖糕最少有半斤多呢!
姜小豆她们从张婶家出来,就往姜大伯家走去。
农村地都挺大的,加上姜大伯家里人口多,还和姜爷爷奶奶住一起,他家房子离着姜小豆家走路就要十来分钟的距离。
不过对于农村人来说,十来分钟已经是很近了。
姜大伯家大的很,院子就有姜小豆家两倍大,房子就更不用说了。
爷爷奶奶住在中间的大屋子,姜大伯大伯娘一间,大堂哥姜松已经结婚了,住一间屋子,老二姜树和弟弟一间房间,姜小娟和两个妹妹一个房间,还有厨房,柴房,仓库。
姜大伯家有六个孩子,这在这个时代这么多孩子才是正常的,而姜小豆家只有三个小孩算少了。
其实要是姜父姜母还在,后面条件不错的话,可能还会再继续生。
这个时候就是喜欢多生多育的。
人多了,干的活也多,分的粮食也会更多一些。
孩子给口饭吃就能养大了,而不像后世那样,各种资源照顾,有时候一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齐上阵,都带不好一个熊孩子。

这个年代哪里有当熊孩子的权利,像小米这样,八岁的小女孩,都已经干了好几年活了。
到了姜大伯家,院子大门开着呢!
姜爷爷在院子编篮子,竹筐。
两个老人年龄大了,只在家里干活了,养鸡种菜,做做家务活,编点竹篮鞋子什么的。
姜松结婚就分家了,虽然大家还是一家吃饭,不过分了出去之后,就可以再养两只鸡了。
大伯家还是很和谐的,松嫂和姜松堂哥是青梅竹马,从小一起长大的,两家人都认识的,也是看着姜小豆她们长大的,好相处的很。
姜大伯家算三户人家了,就能养六只鸡了,鸡蛋不少了。
姜小豆看到姜爷爷在,叫了一声就走进来了。
“阿爷,我们来看你了。”
“是小豆小华啊,还有小米,快过来。”
姜爷爷露出掉了好几颗牙的嘴巴,笑呵呵的向她们招手。
姜家人是这个年代少有的不重男轻女的人,因为姜奶奶生了好几个孩子,都没有养活,最后就只剩下姜大伯,姜爸,还有一个嫁到镇上的一个小姑。
每个孩子他们都珍惜的很,当作心头肉,现在姜爸也走了,两个老人可不得把更多的爱倾注在孙子孙女们身上了。
也不偏心。
“阿爷,在忙呢!”
“唉,吃了没,阿爷房里有米糕,去让你阿奶给你们拿。”
“不用阿爷,留给你和阿奶吃。”
姜小米握着姜阿爷温暖大手甜甜的说道。
大姐在家里都会给她做发糕呢!
她现在在外面已经没有那么馋了。
“小米真乖,小米不是最喜欢的米糕了吗,我去拿,阿爷专门给你们留着呢!”
姜阿爷慈祥的摸摸姜小米的头,又拍了拍姜小华的手臂。
姜小华把装着稻谷的竹筐放下,三十斤呢,提久了还挺重的。
“阿爷,大伯和大伯娘在家吗!”
“没呢!下地去了,去菜园那边了。”
姜阿爷笑着说着,看的出来孙子孙女来看他,很高兴。
这个时候姜阿奶走了出来。
“小豆小华来了啊!小米快来,阿奶给你留了米糕。”
姜阿奶放下手上的大白菜,向她们招手。
“那是我留的呢!”
姜阿爷反驳道。
“你的不就是我的。”
姜阿奶不容反驳说道。
“行行行,都是你,都是你,小米快去吃,你松哥树哥小娟他们都吃了。”
姜阿爷摆摆手妥协。
“说的是,本来明天想着给你们送过去,你们今天就来了,今天留你大伯家吃饭啊!”
姜阿奶边说边回到自己屋子里去拿米糕了。
这米糕是姜阿奶用新米让人从镇子上换回来的,给家里人甜甜嘴,一年到头没吃什么好东西呢!
“你阿奶说的是,今晚就留这里吃饭。”
“唉,阿爷不用,我们是来送稻谷的。”
“唉,你们......”
姜阿爷也知道,当初姜小豆最难的时候,姜大伯已经送了好几次粮食过去,有时候是红薯,有时候炒面,有时候糙米,这大伯大伯娘做的够多了。
在没有分粮食的时候,谁家都不好过呢!
不知道送了多少,不过姜小豆用三十斤新稻谷还,也是很好看了。
他不能帮老大家拒绝,更何况,他知道老二家这几个孩子,不是那种爱占便宜的人。
“那行,放着吧!不过今晚一定要在大伯家吃饭啊!”
姜阿爷大力拍着姜小华的肩膀。
“大小伙子了,照顾好你大姐和你妹妹啊!”
“阿爷,我会的。”
姜小华郑重承诺。
这时候大伯娘回来了,担着两大筐菜,青菜白菜,还有一大篮子的西红柿。
姜树也担着两个担子跟在后面。
“小豆你们来了啊!”
“大伯娘,树哥。”
姜小豆和小华连忙过去帮忙卸担子,小米也走过去,要接大伯娘手上的篮子。
“没事,重,就放这里就行。”
大伯娘把装着西红柿的篮子放了下来。
大白菜重量不轻,大伯娘慢慢的放了下来。
“小豆来了,快喜欢什么菜,带点回去。”
“唉,谢谢大伯娘。”
看着大白菜,姜小豆早就馋了,吃了大半个月野菜,她感觉自己嘴里都苦苦的,这大白菜嫩绿中间带着黄,看着就很甜。
卸好菜后,姜小豆把要还的稻谷交给大伯娘,大伯娘推拉了几下,最后咧着嘴收下了。
这不仅是三十斤粮食的问题,是姜小豆知恩图报的证明,好孩子,不白帮。
不过今晚一定要在大伯家吃饭,大伯娘可不会让她们拒绝。
接着小米又把姜小豆准备的红糖发糕拿了出来。
在场的人都惊讶不已,不说红糖发糕要什么材料,姜小豆这个手艺也震惊到他们了。
姜小豆简单说了下,这其实是知青们托她帮忙做的。
姜小豆也没有说清楚,给了他们想象的空间,让大伯娘他们以为,做法也是知青们教的,姜小豆就赚个柴火钱。
不过有一点点收入也是好的,而且就在家里,蒸个糕点换点东西,这不算什么。
姜大伯家可不知道,姜小豆已经把发糕做成了长期固定生意了。
一个月三十多块钱的收入,在镇子上城里都是不可多见的。
加上之前的糕点还是除了柴火人工之外,还都是无本生意呢!
三块红糖发糕有一斤多,够全家人都能分一大块了,姜阿奶乐呵呵的收起来,本来姜小豆要交代另外分的,不过看姜阿奶都收了,就不用说出口了。
姜阿奶把要给她们的米糕放到小米的篮子里,虽然家里有红糖发糕了,可米糕是姜阿奶分的,每个人都应该有。
小米高兴的收了下来,谁会嫌吃的多呢!
大伯娘给小华带来的竹筐里塞了四颗大白菜,十几颗西红柿,还有一大把菠菜,说好今晚在大伯家吃饭,姜小豆她们答应下来,等晚饭的时候再来。
三人带着东西来,又提着一筐回家去了。

sitemap